民法典法律知识

动物致人损害怎么赔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26 16:11
人浏览
导读:

动物致人损害赔偿只要是根据造成的损失多少决定,可以按照一般的人身损害侵权案件赔偿程序流程进行,也就是说纠纷当事人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但是针对具体的赔偿金额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区分,我们在不同的侵权情形下会有不同的处理措施。

动物致人损害怎么赔偿

  一、动物致人损害怎么赔偿

  (一)造成单纯财产损害的,只需就其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二)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的,受害人需一定时间恢复,除赔偿直接损失外,还应支付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等;

  (三)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的,应根据具体的伤残程度,赔偿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残疾生活补助金等;

  (四)致人死亡的,还会涉及到救治费用、丧葬费、抚慰金、以及受害人生前抚养者(如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用等。

  二、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范围

  (一)动物致人损害,其损害后果往往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纯的财产损害,如财产被动物撞击导致损坏;

  2、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如被动物追赶导致脚扭伤,被动物咬伤肌肉等;

  3、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如致残或在显著部位留下永久性的疤痕等;

  4、致人死亡。

  (二)动物致害造成的损害后果不同,其赔偿范围也不相同:

  1、造成单纯财产损害的,只需就其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2、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的,受害人需一定时间恢复,除赔偿直接损失外,还应支付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等;

  3、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的,应根据具体的伤残程度,赔偿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残疾生活补助金等;

  4、致人死亡的,还会涉及到救治费用、丧葬费、抚慰金、以及受害人生前抚养者(如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用等。

  (三)在实践中,对损害后果的计算,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动物致人损害案件中,很少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因为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赔偿额通常是受到限制的,而且原告不得主张“惩罚性赔偿”;

  2、有些受害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往往忽视可得利益的丧失以及致残的赔偿;

  3、对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考虑到经济发展、物价不断上升等因素,克服目前赔偿额偏低的状况;

  4、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应参照受害人近期的收入以及与其同等能力或受同等教育者的收入;

  5、对于受抚养者生活费的确定,应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或民政部门的救济标准;

  6、对于一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的潜伏性疾病(如狂犬病),受害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后的诉讼时效期间内仍然可以提出法律救济的请求。

  三、法律规定了动物侵权的两种免责事由

  一是受害人的过错。受害人的过错主要是指受害人故意敲打、挑逗他人饲养的动物等情况造成自身损害,可认定受害人的过错是引起损害的全部或主要原因,从而免除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

  二是第三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是指类似上述的情况,但是由第三人引起,第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非法占有人非法占有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原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无须承担责任。动物的间接占有人也不纳入承担责任的主体范围。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动物致人损害怎么赔偿的相关知识,我们除了知道动物侵权的损害结果之外,还了解到在部分情况下是由受损害人自己承担赔偿事宜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