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承诺的实质性变更的后果及变更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29 19:40
人浏览
导读:

承诺的实质性变更的后果是形成新要约,需要原要约人对新要约作出承诺,才能成立合同;承诺变更的情形分为两种,一是变更要约的实质性内容,原要约作废,二是变更的是非实质性内容,原要约仍有效。

承诺的实质性变更的后果及变更的情形

  一、承诺的实质性变更的后果

  承诺的实质性变更的后果,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八条的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法律快车提醒您,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

  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即原要约人和原受要约人身份对调,产生了一个新要约。

  二、承诺变更的情形

  承诺变更的情形分为两种:

  1.承诺如果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变更,此时,不能构成承诺而应该视为新的要约。有关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和酬金、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法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因这些条款是未来合同内容所必须具备的条款,如果缺少这些条款,未来的合同便不能成立。因此,当这些变更后的承诺到达要约人时,合同并不能成立,必须等到原要约人无条件同意这些经变更后而形成的新的要约,再向新要约人发出承诺时,合同方可成立。

  2.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时,承诺一般有效。

  三、承诺迟延

  承诺迟延是受要约人作出的承诺超过承诺期限到达要约人。迟延的承诺不发生承诺效力。由要约规定的,如果要约中未规定承诺期限,则受要约人应在合理期限内作出承诺。超过承诺期限作出承诺,该承诺不生效力。

  《民法典》第29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