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的成立方式及履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25 11:20
人浏览
导读:

合同的成立一般分为:自动成立、确认成立和批准成立三种方式;如何履行,应从履行主体、履行期限、履行标的、履行地点以及履行费用等方面去考虑和处理。

合同的成立方式及履行

  一、合同的成立方式

  合同的成立有三种方式:

  1.自动成立。合同的自动成立,是指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内容以书面形式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2.确认成立。通过信件、电报、电传达成协议,是我国对外贸易交往中习惯采用的协议方式。

  3.批准成立。法律快车提醒您,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国家批准的合同,须于获得批准时方能成立。

  由国家授权审查批准的合同,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资源合同、涉外信贷合同等等。

  二、合同的履行

  合同成立后如何履行,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履行主体。合同履行主体不仅包括债务人,也包括债权人。因为,合同全面适当地履行的实现,不仅主要依赖于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同时还要依赖于债权人受领履行的行为。

  2.履行标的。合同的标的是合同债务人必须实施的特定行为,是合同的核心内容,是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所在。合同标的不同,合同的类型也就不同。

  3.履行期限。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行为的时间。

  4.履行地点。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受领给付的地点,履行地点直接关系到履行的费用和时间。

  5.履行费用。履行费用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

  三、合同成立是否等于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并不等于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了一致,合同生效是指合同成立后在法律上得到肯定性评价,产生了当事人意定的法律效力。

  《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