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及撤回后是否要担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28 17:10
人浏览
导读:

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是,要约可以撤回,但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即撤回要约的意思表示的通知,在要约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到达对方,或者与要约的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撤回的,不需要承担责任。

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及撤回后是否要担责

  一、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

  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是指在要约生效前,要约人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的表示。要约一旦送达受要约人或被受要约人了解,即发生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五条 【要约撤回】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第四百七十六条 【要约不得撤销情形】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

  二、要约撤回后是否需要担责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撤回的,不需要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七条 【要约撤销】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为受要约人所知道;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法律快车提醒您,不同于要约撤回的是,要约撤销发生于要约生效之后,其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也就是说要约撤销的通知到达受要约人的期间应是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

  三、要约撤销需要满足的条件

    约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使要约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

    因为要约撤销往往涉及受要约人的利益,所以法律对其设定了一定的限制。要约可以撤销,但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法律快车提醒您,不同于要约撤回的是,要约撤销发生于要约生效之后,其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也就是说要约撤销的通知到达受要约人的期间应是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