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是哪些以及构成要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7-05 15:11
人浏览
导读: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是根据受益人在主观方面是否存在恶意行为,主要划分为受益人是善意和受益人恶意两种情况。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为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没有法律依据,而另一方存在利益受损的事实,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是哪些以及构成要件

  一、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是哪些

  返还不当利益请求权的标的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

  1.受益人为善意的。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况下,若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还的利益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利益已不存在时,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

  2.受益人恶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

  3.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而后为恶意的利益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

  2.一方受有损失。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他方受到损失是不当得利成立的要件之一。

  3.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

  4.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其指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三、不当得利属于经济纠纷案件吗

  不当得利属于经济纠纷案件。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法律快车提醒您,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

  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