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失踪人口多久可以报案,失踪人口的报案流程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7-15 16:32
人浏览
导读:

失踪人口一般在失踪24小时后可以报案,但有证据证明失踪人员存在人身危险的,可以立刻向公安机关报案;失踪人口的报案流程是直系亲属携带失踪人的近期照片、户口本,去到公安机关填写失踪人口登记表报警立案。

失踪人口多久可以报案,失踪人口的报案流程是怎样的

  一、失踪人口多久可以报案

  失踪人口在失踪24小时后可以报案。

  1.一般情况:成年人失踪超过二十四小时后可以报案,儿童失踪的可以随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以下情形可以随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1)证据证明对方可能会有人身安全危险,或者说是对方可能会受到侵害的;

  (2)失踪人员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是智障人士的;

  (3)发生事故导致人员失踪,事故发生的当事人随时随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立案。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中要求,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接到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报案后,应当登记受理,开展查找工作。

  二、失踪人口的报案流程

  失踪人口的报案流程如下:

  1.失踪人近期照片二张。

  2.户口簿。

  3.填写失踪人口案件登记表。

  法律快车提醒您,公安机关对走失人员其近亲属报案的,会经过审查,对失踪时间、原因,失踪前的活动及表现等,经审查确定是否立案以及相应的侦查措施。

  三、民法典的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有哪些规定

  在一般的情况下,民法典规定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二条 ,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

  代管有争议,没有前款规定的人,或者前款规定的人无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