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在什么时候可以中止履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0-24 12:01
人浏览
导读:

合同中止履行的条件包括当事一方出现经营情况严重恶化、当事人一方出现转移财产或者逃避税收等违法行为、丧失了原有的商业信誉、出现了有可能不履行的其他情形。

合同在什么时候可以中止履行

  一、合同在什么时候可以中止履行

  合同在出现下列情形时候可以中止履行: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生效的条件有什么

  合同的生效要件如下:

  1.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签订合同是各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

  4.当事人可以签订附生效条件或者附期限的合同。生效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


  三、合同履行的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又称适当履行原则或正确履行原则。它要求当事人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当事人间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2.诚实信用原则。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合同债务,而且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协助对方当事人履行其债务的履行原则。法律快车提醒,合同的履行,只有债务人的给付行为,没有债权人的受领给付,合同的内容仍难以实现。

  4.情势变更原则。情势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前,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使合同成立的基础发生变化,如继续履行将会造成显失公平的后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