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违约的五种救济方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06 09:47
人浏览
导读:实际生活中,合同的履行非常复杂,发生的合同纠纷也很多。合同违约的现象层出不穷。那么,合同违约的五种救济方式是什么呢?合同违约要承担什么责任呢?这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合同违约救济方式的相关知识。
合同违约的五种救济方式

一、合同违约的五种救济方式

1、实际履行。我国规定了实际履行,称为“继续履行”,金钱债务应当实际履行,非金钱债务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实际履行。特殊情况即指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措施。

3、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违约人补偿、赔偿受害人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它是-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违约补救方法。

4、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且违约金的约定不应过高或者过低。

5、定金罚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定金按担保法规定执行,但如果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选择适用其一。

二、违约行为

1、拒绝履行。合同当事人拒绝履行合同又称毁约,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全部义务的情况;

2、不完全履行,又称部分履行,指当事人只履行合同规定义务一部分,对其余部分不予履行;

3、迟延履行,又称逾期履行,指当事人超过合同规定的期限履行义务的。在合同未定期限的情况下,债权人要求履行后,债务人未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也构成迟延履行;

4、质量瑕疵,是指履行的合同标的达不到合同的质量要求。对质量瑕疵,权利人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否则,后果自行承担;

5、不正确履行,是指合同义务人未按合同规定的履行方式履行义务。

三、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1、要有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2、当事人的违约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

3、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的合同违约的五种救济方式的内容。合同当事人合同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人赔偿损失,并且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您还有问题的话,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