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如何撤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9-15 19:10
人浏览
导读: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的撤销方式可以是协议撤销和法定撤销这两种,协议撤销主要是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后撤销合同,而法定撤销则是出现了法定可撤销情形后,再依法提出合同撤销。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如何撤销

  一、民法典中买卖合同如何撤销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撤销的方式有协议撤销或法定撤销。协议撤销是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撤销合同。法定撤销是出现法定可撤销事由后申请撤销,具体法定可撤销事由有: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法律其他规定。

  二、撤销买卖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可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时履行。

  2.预期违约。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约,这种行为被称为预期违约。

  3.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时间内仍未履行。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仍未履行债务。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如果继续履行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者债权的履行利益仍然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债权人不能径直通知债务人解除合同,而应催告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法律快车提醒您,经催告后,债务人在合理的时间内仍未履行,此时债权人获得单方解除权,可以通知债务人解除合同。

  4.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三、买卖合同撤销是否取得所有权

  买卖合同撤销后,买卖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取得的财产要返还,所以未取得财产的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