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合同欺诈是否可以撤销合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9-23 16:20
人浏览
导读:

民法典合同欺诈是可以撤销合同的,对于是否能撤销合同需要看是否具备可撤销情形。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虚假合同主体欺诈、虚假价格欺诈等。

民法典合同欺诈是否可以撤销合同

  一、民法典合同欺诈是否可以撤销合同

  民法典合同欺诈是可以撤销合同的。依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采用欺诈手段,故意隐瞒或虚构相关事实,使另一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与之签订合同的,该合同可以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二、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哪些

  1.虚假的质量欺诈,在合同标示质量条款上作引人误解的不真实表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

  4.虚假的宣传欺诈,是指当事人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合同标的质量、成份、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有效期限、毒副作用等作令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惑他人与其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

  6.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欺诈。

  7.虚构标的欺诈。

  8.非法传销欺诈。

  9.买卖双方欺诈。

  三、合同欺诈能仲裁吗

  对于合同欺诈能否仲裁问题,要看合同怎么写的,有没有仲裁条款。如果有条款的话,那么就可以申请仲裁,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或者向法院起诉。

  法律快车提醒,仲裁条款具有保障当事人通过寻求某种救济而实现当事人权利的特殊性质,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有效性不受主合同有效性的影响。即使主合同无效,仲裁条款也不一定无效。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主合同的有效性提出异议,争议应由仲裁庭解决而不应由法院解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