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中止探望权法定理由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9-27 19:10
人浏览
导读:

中止探望权法定理由有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形出现,例如探望权人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患有严重传染疾病或其他疾病的、行使探望权中对子女有侵权行为等。

中止探望权法定理由有哪些

  一、中止探望权法定理由有哪些

  中止探望权行使的法定理由,民法典并未具体列举,而是概括的规定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一般而言,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主要有:

  1.探望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2.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的;

  3.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行为或者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的;

  4.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的;

  5.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二、夫妻离婚可以放弃探视权吗

  探视权不能放弃,就算放弃了法律也不会承认。因为探视权虽然属于法定权利,但同时也属于法定义务,不得擅自放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且该权利的具体行使方式由双方协商确认,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如果想阻止对方探望子女,只能依照法定程序由法院中止,不能由离婚双方协议放弃。

  三、对孩子的探视权可接走过夜吗

  只有探视权没有监护权,所以不能单独带孩子回家。当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你的探视给孩子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她有权申请让你停止探视。民法典上所规定的探望权是指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它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的联系、会面、交流等权利。 具有权利主体的单一性、情感利益的特定性和精神利益非财产性三个基本特征。

  探望权人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尽了扶养义务的继父母,与未成年人之间基于亲属法律关系的(外)祖父母和成年兄、姐,不能成为探望权主体。 探望权的内容是指权利人基于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情感利益,它包括看望、言语交流、短暂共同生活、游玩、嘻笑等人之常情的感情因素。法律快车提醒,他们相互接触,交流感情,从精神上、心理上尽量减轻因父母的离婚而带给未成年子女的伤害,让未成年子女能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地成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