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财产所有权是怎么定义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1-14 07:05
0人浏览
导读:财产所有权的定义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名下的合法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的消灭情形是所有权的绝对消灭以及所有权的相对消灭这两种。

  一、财产所有权是怎么定义的

  财产所有权的定义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所有权意味着人对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权形式。财产所有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财产所有权制度构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民法典》对财产所有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财产所有权的类型主要包括:国家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

  二、财产所有权的消灭有什么情形

  所有权的消灭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所有权的绝对消灭。这是指所有权的标的因一定的法律事实或自然原因而不复存在。如因生活消费、生产消耗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财产的毁灭。

  第二,所有权的相对消灭。这是指因一定的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导致原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

  引起所有权相对消灭的原因主要有:

  1.财产所有权被抛弃;

  2.财产所有权被依法转让;

  3.财产所有权的主体资格丧失。如作为所有人的公民死亡,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被解散或撤销;

  4.财产所有权因国家采取强制性措施而消灭。如财产被依法征收。

  三、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有什么方式

  公民个人所有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是公民个人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法律快车提醒,在中国,公民个人所有权分为两类:即公民个人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公民个人生活资料所有权。

  《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公民依法对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享有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其生产资料所有权,从事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利用其生活资料满足个人的需要,都受法律的保护。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