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0-25 12:31
人浏览
导读: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应该作出的处理措施是按照可撤销合同进行,由合同当事人携带相关资料到人民法院或仲裁院提出撤销申请或变更申请。合同欺诈行为是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

  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的处理方式可以按照可撤销合同的处理,到法院或仲裁院申请撤销或变更。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赔偿吗

  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

  对于返还财产,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决定是否返还,实现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的目标。对由于欺诈行为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决策失误致使规避没有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的,应当赔偿损失。法律快车提醒,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适当损偿。按照民事协商原则和调解原则,这种责任制度将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律的威严。

  三、合同欺诈后的违约责任

  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三方面的法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

  1.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欺诈行为具备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

  2.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要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通过经济惩罚强制教化;对严重违法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实行市场禁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3.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典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但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种性质时,行为人承担的就不只是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