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怎么样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0-25 17:31
人浏览
导读: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的处理是由合同当事人依法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变更或撤销合同。合同欺诈的处罚是看被欺诈的标的数额是多少,如果达到欺诈罪的立案标准和立案情节的,便应当追究合同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怎么样处理

  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怎么样处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的处理是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法律快车提醒,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二、合同欺诈怎么处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欺诈胁迫下订立的合同还有效吗

  当事人在欺诈胁迫下订立的合同在撤销之前有效,撤销后自始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