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如何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0-25 11:20
人浏览
导读: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处理应当是合同当事人依法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行使撤销权。合同欺诈行为的处罚办法有民事侵权责任、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犯罪责任这三种。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如何处理

  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如何处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的处理方式是:如果是受到合同相对方的欺诈签订了合同,那么受欺诈方有权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如果是受到第三人欺诈签订了合同,且合同相对方知道或应知道该行为,受欺诈方也可以撤销合同。撤销权必须以诉讼的方式行使,且受到除斥期间的限制。如果受欺诈方在知道撤销事由后1年内不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怎样的

  合同欺诈行为有三方面的法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

  1.侵权民事责任,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欺诈行为具备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

  2.违法行政责任,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一是要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通过经济惩罚强制教化;二是对严重违法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实行市场禁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3.犯罪刑事责任,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和民法典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法律快车提醒,但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种性质时,行为人承担的就不只是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因胁迫订立的合同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须胁迫人有胁迫的行为。

  2.胁迫人须有胁迫的故意。

  3.胁迫的本质在于对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干涉。

  4.须相对人受胁迫而陷入恐惧状态。

  5.须相对人受胁迫而为意思表示,即表意人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的境地,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