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怎么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1-24 07:02
人浏览
导读: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处理一般是依据实际情况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在法律上是不构成违约的,当事人不需要为此承担违约责任,一般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个人自行承担。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怎么处理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怎么处理

  因为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合同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1.通知义务:即合同当事人应将自己履行义务的情况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2.协助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义务。

  3.方便义务:指为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提供方便的义务。

  4.减损义务:即民法典中的-防止损失扩大-,是指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使一方遭受损失时,遭受损失的一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5.保密义务:指合同当事人负有将通过确立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予以保守的义务。。

  三、不可抗力如何进行认定

  根据我国法律的上述规定, 作为一种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第一,主观要件,即不可抗力的发生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不可能预见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知道事件要在何时、何地发生,也无法预先知道发生的情况如何。法律快车提醒,如果能事先预料、预测、预报,并能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的,则不能认为是不可抗力。

  第二,客观要件,即在现有条件下,当事人所具备的物质力量和技术力量对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的。如果从现实条件来看,当事人能够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事件的发生,则不能认为是不可抗力。

  第三,在结果上,事件的发生必然导致合同的部分或全部不履行以及延迟履行,或者是标的物部分或全部毁损。如果某种客观情况的出现,并不构成履行合同的障碍,就不能把它当成不可抗力看待。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