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1-22 10:02
人浏览
导读:

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主要是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侵害时,监护人应当尽到的监护责任、因见义勇为而遭受损害的、因紧急避险遭受损害的,等等。

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

  一、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

  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监护人已尽监护责任的;

  2.紧急避险造成损害,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的;

  3.行为人见义勇为而遭受损害的;

  4.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损害,当事人均无过错的;

  5.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

  二、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民法典对法律适用有什么规定

  1.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法律快车提醒,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