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企业名誉侵权认定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06 09:42
人浏览
导读:

在实践中,企业也就是法人组织,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法人也是享有名誉权的。如果要认定侵权主体的损害企业名誉的侵权行为是否属于名誉权侵权的,那么企业名誉侵权认定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名誉侵权认定标准

  一、企业名誉侵权认定标准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正当行使权利应具备如下要件

  1.必须有合法授权或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享有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

  2.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是必要的。正当行使权利并非都会造成对公民和法人名誉权的侵害,只有在必须行使权利而且行使权利会造成对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抗辩事由。

  三、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法院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法院查明相关事实。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法院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起诉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法院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名誉侵权认定标准的相关内容。法律快车小提示: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被侵权的法人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等就可以认定名誉权侵权了,认定侵权之后企业可以发对侵权人进行起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