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未成年享有哪些5项权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2-05 09:31
人浏览
导读:

未成年享有的5项权利主要是包含了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以及荣誉权在内。未成年人的权利被侵害后的处理办法是向有关部门申诉处理、向公安机关报案或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成年享有哪些5项权利

  一、未成年享有哪些5项权利

  未成年享有的5项权利:

  1.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侵害。对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有权向有关机关控告,直至诉诸法律;

  2.姓名权:未成年人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由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后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未成年人可以随父亲姓,也可以随母亲姓;

  3.肖像权。

  4.名誉权:名誉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5.荣誉权。

  二、未成年权利被侵害怎么办

  1.向有关部门申诉解决,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或未成年人无故被开除学籍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诉解决;如未成年人被有关单位非法雇为童工的,可向劳动部门申诉解决。

  2.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未成年人的身体受到他人的侵害,如被殴打、强奸等,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或公安局报案。情况紧急时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受到家庭成员的虐待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法律快车提醒,当未成年人因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他人发生纠纷时,如自己的继承权被剥夺、父母离婚后互相推脱养育责任致使自己无人抚养,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父母需要对未成年子女负什么责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以下义务:

  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义务。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教育义务。

  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义务。父母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权利和义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