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产生争议应当怎样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2-12 14:31
人浏览
导读:

合同产生争议应当处理办法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仲裁等方式。当事人因为合同产生的争议,可以自行选择解决纠纷的途径,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可以补充约定。

合同产生争议应当怎样处理

  一、合同产生争议应当怎样处理

  合同产生争议应当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1.协商。

  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

  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

  3.仲裁。

  合同当事入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

  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

  二、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无效合同的有哪些法律后果

  法律快车提醒,无效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是:

  1.返还财产,包括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

  2.折价补偿,当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按照所取得的财产的价值进行折算进行补偿;

  3.赔偿损失,一方当事人因合同受到损失,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有过错时,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