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立遗嘱不符合事实是否有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10 09:13
人浏览
导读:

现代社会危机四伏,人们每天都在面临各种危险,身价很高的人一般会为了防范风险而提前订立遗嘱。不过有些人对立遗嘱的事情不是很熟悉,会出现立的遗嘱与事实不符的情况。立遗嘱不符合事实是否有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遗嘱不符合事实是否有效

一、立遗嘱不符合事实是否有效

无效。遗嘱的有效性,不仅表现在遗嘱的形式、内容上,还表现在遗嘱的形成过程上。如果订立遗嘱的过程缺乏形式合法性,无法证明系立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于该遗嘱效力,不予认可。

二、遗嘱无效的情形

1、遗嘱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2、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基于财产处分上的原因而遗嘱无效。

4、遗嘱违反法律强制性抚养义务而导致无效。

5、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间冲突造成遗嘱无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三、什么样的遗嘱才算是有效遗嘱

1、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

即遗嘱是基于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

2、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

3、设立遗嘱不能进行代理。

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由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如是代书遗嘱,也必须由本人在遗嘱上签名。

4、紧急情况下,才能采用口头形式。

而且要求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形式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口头遗嘱因此失效。

5、遗嘱是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因为遗嘱是遗嘱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对其死亡后的财产归属问题所作的处分,死亡前还可以加以变更、撤销,所以,遗嘱必须以遗嘱人的死亡作为生效的条件。

如果遗嘱人没有事实死亡,而是在具备相关的法律条件下,经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遗嘱也发生法律效力,利害关系人可以处分遗嘱当事人的财产。如果在短期内遗嘱人重新出现,那相应的财产可以退还遗嘱人;如果时间较长,类如超过两年以上以及财产出现了无法退还的情况,则受益人应当对遗嘱人的基本生活在其受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但法定义务人不受此限。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立遗嘱不符合事实是否有效”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立遗嘱需要在事实合法的基础上实行,必须保证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