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遗赠与继承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10 14:33
人浏览
导读: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予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那么,遗赠与继承的区别是什么?遗赠的有效条件有哪些?下面就跟着法律快车的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知识吧。

遗赠与继承的区别

  一、遗赠与继承的区别

  1、权利主体范围不同。遗嘱继承中接受遗嘱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接受遗赠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关于接受、放弃权利的规定不同。

  3、应否承担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不同。

  4、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遗嘱继承人有权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受遗赠人无权直接参与遗产分配,而只能从遗嘱执行人或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处取得遗产。

  二、遗赠的含义

  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方式将其遗产中财产权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在遗嘱人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为受遗赠人。

  三、遗赠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遗赠,是指遗赠人用遗嘱将其个人财产于其死亡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集体组织的一种法律制度。遗赠具有如下特征:它是遗嘱人死亡时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无论受遗赠人是否接受;受遗嘱人可以是国家、集体组织,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包括财产义务。

  遗赠虽然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但也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1、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这是对遗赠人的行为能力的要求;

  2、遗赠人行使遗赠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这是对遗赠行为合法性的要求;

  3、受遗赠人须为在遗赠生效时生存之人,受遗赠人的主体资格既已消灭,当然就不能接受遗赠。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遗赠与继承的区别的相关内容。遗嘱继承和遗赠,通常在不存在合法有效遗赠抚养协议的前提下,那么才会通过这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来继承遗产。若前三者都不存在或者无效,那么才轮到法定继承。其中就继承主体来看,遗嘱的中主要是法定继承人,但遗赠则就是除开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法律快车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