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语言侮辱人格如何界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13 14:44
人浏览
导读: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为了报复他人,会用言语侮辱让人,甚至是辱骂等,导致他人的名誉受损。诽谤他人名誉,给他人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那么,语言侮辱人格如何界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可以有所帮助。

语言侮辱人格如何界定

一、语言侮辱人格如何界定

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这种侮辱不一定在社会上造成公开影响,但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因此也构成了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不公开的侮辱和诽谤包括在给他人的信件中对该人进行辱骂、诽谤,或者在无第三人在场时对他人进行侮辱。如向他人身上泼粪便、用录音机播放叫骂声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二、怎样算是构成侵害名誉权

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

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

2、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

精神损失,受害人遭受的痛苦、压抑、忧郁等感情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

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

4、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

三、侮辱的方式有哪些

侮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暴力行为侮辱,指对被害人施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使其人格、名誉受到损害。

二是、言语侮辱,即以言语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

三是、文字侮辱,即以文字、漫画的形式对被害人进行侮辱。

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裁。构成侮辱罪的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侮辱行为手段恶劣,动机卑鄙,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很坏的情况。具体而言,情节严重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手段特别恶劣。如强行扒光被害人的衣服,以粪便泼洒他人身体,强迫他人吃污物等。

(2)出于恶劣、卑鄙动机侮辱他人的;

(3)多次侮辱他人或因被害人不堪侮辱,致使精神失常或自杀的;

(4)社会影响极坏的

以上就是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语言侮辱人格如何界定”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侮辱他人人格的,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