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税务筹划的误区怎么避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5-08-14 15:04
人浏览

  企业税务筹划缺乏风险意识,为了节约税收支出,容易忽略了潜在的风险,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或失去获利的机会。以下就由企业法律顾问网小编为您介绍详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税务筹划中的误区避让

  (1)正确理解税务筹划,走出观念误区

  实施税务筹划不能理解为偷税、逃税,虽然偷税、逃税等和税务筹划都可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偷税、逃税等是通过违法行为实现规避税负的目的,注定了这种行为只能是一条“死胡同”,要承担行政责任和(或)刑事责任。而税务筹划是在不触犯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等的合理安排以达到减轻和规避税负的行为,它不仅不是偷逃税款,而且是合法和有益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且由于税务筹划是在现行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用好、用活、用足各项税收政策及法律法规,能使企业的应税行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从而实现减轻税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提高企业税务筹划成本意识。税务筹划是一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与降低产品成本有着同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没有与之直接相配比的收入项目。税务支出的减少直接增加企业的净收益。缺乏筹划成本意识,将可能导致税务筹划的不合理或失去实际意义。提高筹划成本意识,才能更合理有效地开展税务筹划。

  (2)明确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避让目标误区

  税务筹划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但是,减轻税收负担不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当税收负担降低反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减少时,追求减少税负显然毫无意义。因此,离开企业价值最大化,降低税负不能作为税务筹划的目标。税负高低只是一项财务指标,是税务筹划中考虑的重要内容,税务筹划作为一项中长期的财务决策,制定时要做到兼顾当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在某一经营期间内,缴税最少、税负最低的业务组合不一定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税务筹划必须充分考虑现实的财务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运用各种财务模型对各种纳税事项进行选择和组合,有效配置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最终获取税负与财务收益的最优化配比。

  (3)遵循正确的税务筹划原则,避让税务筹划风险

  为避让税务筹划风险,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时应遵循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守法原则。企业税务筹划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的。企业应全面了解各项法律规定,熟悉研究各种法令制度,构造自身税务筹划的安全环境;二是事前筹划原则。税务筹划是一项经济规划,是发生纳税义务之前的一项理财计划活动;三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企业不仅要把税务筹划放在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而且要把它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加以考虑。税务筹划是为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它是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四是效益性原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是为了获得“整体经济利益”。税务筹划在获得税收利益的同时,还要发生税收筹划的成本,包括进行筹划花费的企业内部管理成本、聘请税务专家的费用等。立足于长期的税务筹划更应考虑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变动风险成本;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纳税人的地域不同、经济情况不同,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不同,处理问题的法律依据、方法程度就有不同的差异,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4)加强税务筹划的事前准备,避让信息误区

  税务筹划一般都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的(也不排除某些事中策划),它是对未来应纳税事项进行事先的规划、设计和安排,以便使企业取得整体的财务收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它可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但决不是在事后进行。[page]

  企业必须在相关涉税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准确把握业务的过程和环节所涉及到的税种,国家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涉及的税收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可以利用的立法空间等,掌握以上情况后,才能利用税法提供的空间和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约税务支出的目的。但当前许多企业不能在涉税行为发生之前做出科学的评估,等到应税经济行为都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了,已经产生了纳税义务,面对超过税负预期的过重负担,才会想办法谋求“做账”来减轻税负。其结果往往就会出现主观上的故意或者失误等偷、逃税行为,并导致企业管理者更不能正确认识税务筹划的积极意义,助长了采取侥幸心理,以偷逃税行为代替科学的税务筹划的错误思想,只有做好事前准备,才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