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交通肇事,因为逃避对方家属有过激行为,谎称自己不是驾驶人,但始终在事故现场没有离开过,交警认定逃逸。

交通事故 2022-09-25 13:00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标准如下: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 有以下三个方面会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一、主观方面: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以下法律规定的情形。
    三、逃逸后: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海南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