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违法行为地包括什么

行政处罚 2022-11-30 14:3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违反法律即具有强制性及高度约束力的条令。
    违章行为一般指超出规定范围内行为,具有会影响或潜在存在影响正常秩序的行为。
    违章是部门或政府具体公共事务维护秩序和地方性的规定。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 构成违法行为构成要件:
    1、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
    2、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
    3、作出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违法行为的分类包括:
    1、刑事违法,指违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2、民事违法,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3、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政行为;
    4、交通违法,指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上海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