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犯罪准备的表现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其他 2023-05-30 13:3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包括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等。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包括:
    1、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准备是指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开始犯罪的形式。
    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一定的犯罪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提供了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犯罪准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
    虽然犯罪预备行为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对象,但已经使犯罪对象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此也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准备行为也是可罚的。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重庆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