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

子女抚养 2023-06-11 08:0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是指到十八周岁,十八周岁以下的为未成年人,但是并不是说明其犯罪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当其为十四周岁以下的不予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下的从轻或者减轻其应当追究责任的刑事处罚;十六周岁以上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有: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对被害人造成的危害,对自身家人及被害人家人的危害等。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是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该规定表明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该保障其诉讼权利,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并且要求相关人员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天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