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本店员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对方全责,我这边是否还需要支付医疗费用?

交通事故赔偿 2023-06-11 21:0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当职工在工作中遭受到伤害,或者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了车祸导致受伤的,都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发生工伤之后当事人所花费的医疗费,是可以申领赔偿的,赔偿金额依据实际的花费情况而决定,并且需要持医药费的单据进行报销。
    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伤害的,需要赔偿的费用包括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等,当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前帮忙垫付相关费用的,职工个人或其亲属在获得交通事故赔偿金后应当予以偿还。
    另外因交通事故所产生的工伤事故在赔偿责任上属于工伤保险赔偿责任与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相结合。事故责任主要包含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和同等责任及次要责任。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公司还要赔偿。在交通事故中,如果对方全责,其中双方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赔付。以强制性购买的交强险为例,由于交强险无论是被保险车辆有没有责任,都能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工伤和交通事故谁先赔
    受害人可以同时请求工伤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也就是说受害人可以兼得两个赔偿,没有先后顺序。在认定工伤的同时可以向侵权第三人请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两者间是选其一请求、还是同时请求、还是先选其一请求在不能满足时再选另一请求进行差额补充。
    既在认定工伤的同时可以向侵权第三人请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可以认为可以同时请求工伤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也就是说受害人可以兼得两个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全责方是否要一定垫付医疗费,这在法律上确实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指出,同样的,作为受害者一方,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受害者要垫付医疗费。既然双方都没有垫付医疗费的法律依据,那么就可以援引法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作为交通事故中全责方,在交通事故中侵害他人身体健康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规定,你有责任采取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行为!你在全责事故中撞了人,就是侵权的开始,你采取积极医疗救治义务、垫付医疗费的行为,就是停止侵害的行为!假如你没有积极采取停止侵害行为,导致被侵权人因没钱治疗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将由侵权人一并承担,有可能你的侵权行为构不成刑法犯罪,但在民事赔偿上,只会多不会少。再退一步讲,假如你因没有采取停止侵害行为导致被侵权人重伤和死亡,请看下刑法《过失致人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最后再补充一句:假如你是受害者,因遭受交通事故后,在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责任明确的前提下,肇事者不负责任的,你可以快速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肇事者的财产和银行存款,以及支付宝和微信财产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因交通事故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是不需要保证金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廊坊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