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一个女人每年都和别人结婚离婚,主要是为了骗钱。我也是受骗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诈骗 2023-06-13 20:5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骗婚,不仅是以骗取婚姻、感情为伤害,而是以骗取大量财物为目的,伤害另一方的感情的同时,还造成对方财物损失。
    1、由于骗婚不属于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以及胁迫结婚,因此,骗婚其实应认定为合法婚姻,需要按照现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即最后只能通过离婚的途径。
    2、按照法院准予当事人离婚的条件,即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经调解无效后即可准予离婚。
    因此,遭遇他人骗婚后,欺骗者以骗取钱财为目的,本与被骗人没有感情可言,那么也就谈不上感情破裂。所以,法院经过审理查明确实属于骗婚行为的,将会判决准予离婚。
    骗婚属于以下情况的就需要坐牢:
    1、骗婚者没有结婚,是为了骗取财物,并且骗取财数额大的,一旦被认定为诈骗罪,就可能坐牢。
    2、在骗婚者在骗婚前就已经结婚,可能构成重婚罪,也可能需要坐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条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 如果另一方的诈骗行为是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涉嫌诈骗罪。有证据证明存在诈骗事实,且金额达3千以上的,可以报案处理。
    诈骗的一方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女方什么情况属于骗婚
    女方属于骗婚的情况如下:
    1、时间上:借结婚骗取钱财的主观故意发生在结婚之前;
    2、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
    3、骗取的财物归属上: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者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是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骗婚行为,具体如下:
    1、女方以借婚姻为借口,向对方诈骗财产;
    2、得手之后很有可能就此下落不明;
    3、隐瞒其具有重大疾病,而诱导他人与之登记结婚等;
    4、和富裕的女性假结婚,离婚后获得巨额经济补偿;
    5、“假离婚”,一旦和第三人骗婚成功,离婚后获得经济财富便再婚;
    6、高龄异性结婚,对方死亡后,获得巨额财产的合法继承权。
    骗婚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1、骗婚当事人可以主张撤销婚姻,根据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骗婚可能构成重婚罪,根据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延边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