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退耕还林的地已成林,能毁林种地吗?

土地纠纷 2023-06-20 13:4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毁林向国土资源部门举报。
    毁林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违法行为,其涉嫌滥伐林木罪,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溯标准的规定
    (一)》第六十七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
    (二)非法占用防护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单种或者合计五亩以上的;
    (三)非法占用其他林地十亩以上的;
    (四)非法占用本款第
    (二)项、第
    (三)项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的;
    (五)非法占用其他农用地数量较大的情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溯标准的规定
    (一)》第六十七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
    (二)非法占用防护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单种或者合计五亩以上的;
    (三)非法占用其他林地十亩以上的;
    (四)非法占用本款第
    (二)项、第
    (三)项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的;
    (五)非法占用其他农用地数量较大的情形。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造成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被毁坏耕地数量达到以上规定的,属于本条规定的“造成耕地大量毁坏”。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林地,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在非法占用的林地上实施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种植农之
    五、堆放或者排泄废弃物等行为或者进行其他非林业生产、建设,造成林地的原有植被或者林业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被毁坏林地数量达到以上规定的,属于本条规定的“造成林地大量毁坏”。
  • 法律分析:毁坏退耕还林的立案标准如下:
    1、非法占用并毁坏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分别或者合计达到五亩以上;
    2、非法占用并毁坏其他林地数量达到十亩以上;
    3、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前两项规定的林地,数量分别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4、非法占用并毁坏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法律依据:《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非法占用林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占用并毁坏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分别或者合计达到五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并毁坏其他林地数量达到十亩以上;
    (三)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
    (一)、
    (二)项规定的林地,数量分别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四)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
    (一)、
    (二)项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
  • 法律分析:退耕还林的土地私自重新耕种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
    进入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区的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坏为林业服务的标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二十三条 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进入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区的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坏为林业服务的标志。
    《森林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一条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
    第四十三条 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上海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