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在商场买东西,他们打错了价格,然后买了才发现价格错了,但是不小心打开了

消费者维权 2023-06-22 12:5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可以通过拨打12358价格举报热线,或登录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进行举报,到当地的物价局、消协会投诉。遭遇价格欺诈消费者应搜集证据维权超市买东西价差要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商场价签错了,可能涉嫌价格欺诈,当发生价格欺诈情况,对不法分子需作出相关处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经营者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应当退还多付部分;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第五条第五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或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第六条、第十一条第六条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标价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一)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二)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三)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四)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  
    (五)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
    (六)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   
    (七)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
    (八)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九)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第十一条经营者有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行为之一的,
    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 消费者购物实质上就是和商家签订了契约,商家应该明码标价,契约方显公平公正。商家变更价格,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如果因商品摆放混乱、促销牌更换不及时或者标签模糊等原因导致消费者看错价格,消费者可以得到双倍赔偿。如果是商家优惠宣传与实际商品结账价格不符,则涉嫌虚假宣传,违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在结账时,消费者要及时核对购物小票,看实际收款与标价是否一致,保留好购物小票或收据,以及商家的宣传广告等资料,以便出现纠纷时作为维权的证据。
    一旦发现商品或者价格名不副实,要及时与超市交涉。如果交涉不成,应及时向物价、工商、消协等相关单位反映,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扩展资料:
    2017年2月,长春市价格监督局接到一名网友举报,称自己到宽城区永辉超市购物结账时,一件物品标签价格为
    10.90元,而小票上却是
    14.90元,差了4元钱。15日,市价格监督局宽城分局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取证,并对永辉超市进行了相应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
    南方网-结账价格与标签不符 购物你会核对小票吗?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广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