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行政主体是否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同?

行政处罚 2023-06-23 23:4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行政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的区别有:
    1、主体不同。行政法律关系在不平等主体之间产生,其他法律关系在平等主体间产生;
    2、调整法律不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有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
    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由民法典调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认定,对于行政诉讼等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比如行政机关。
    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是同一个概念。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与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 1、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双方、多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二者的不同点在于,主体方面——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为行政机关。
    2、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呼和浩特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