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2017年刑满释放后,派出所为什么每年都打电话问我在哪里做什么?

其他 2023-06-29 18:1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
    没有规定刑满释放人员每个月去当地派出所报到。犯人刑期已经满了,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由劳动改造机关给以收留安置就业
    (一)自愿留队就业、而为劳动改造生产所需要的;
    (二)无家可归、无业可就的;
    (三)在地广人稀地区劳动改造的罪犯,刑期满了以后需要结合移民就地安家立业的。犯人刑满释放的安置就业办法:
    (一)劳动改造较好,有生产技能,为社会生产企业部门所需要的,可鼓励他自行就业,或在可能条件下由劳动改造机关、劳动部门给以介绍职业。
    (二)在劳动改造管教队内安置就业,并且按照他的劳动条件或者技能评定工资。
    (三)由劳动改造农场划出部分土地或在劳动改造农场附近划出一部分土地,组织集体生产,建立新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七条 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三十条 对恐怖活动罪犯和极端主义罪犯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在刑满释放前根据其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服刑期间的表现,释放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等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应当听取有关基层组织和原办案机关的意见。经评估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向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安置教育建议,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对于确有社会危险性的,应当在罪犯刑满释放前作出责令其在刑满释放后接受安置教育的决定。决定书副本应当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决定安置教育的人员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安置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教育机构应当每年对被安置教育人员进行评估,对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及时提出解除安置教育的意见,报决定安置教育的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被安置教育人员有权申请解除安置教育。人民检察院对安置教育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
  • 法律分析:刑满释放人员不需要到派出所报到,但需要持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罪犯服刑期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三十七条 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第三十八条 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 法律分析: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交办谁负责”、“谁承办谁落实”的原则,做好集中清理的各项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直接查处一批信访举报案件,不能把信访举报案件推给原办案单位。
    纪检、督察、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直接办理一批信访举报案件的同时,要督促有关业务部门查处其管辖范围内的问题。
    公安部决定年内清理完毕所有超期羁押案件
    公安机关超期羁押3年以上的案件10月1日前全部清理完毕,所有超期羁押案件12月底前清理完毕,这是公安部部署开展超期羁押专项清理工作确定的工作任务。
    公安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8月起至今年年底,在全国公安系统组织开展超期羁押专项清理工作。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
    第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来信、接待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问题。
    地级、县级公安机关必须建立公安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直接处理信访问题。
    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指定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重大信访信息报告和处理制度。
    对于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公安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西安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