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简易法律程序和普通程序有什么区别?

其他 2023-08-01 15:30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院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区别有:
    1、审理组织的不同;
    2、审理期限不同。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合议庭成员告知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四十九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条独立审理和庭审程序
    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第一百六十一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 1、适用范围不同。简易程序只存在于民事诉讼案件一审过程中,且只适用于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的一审民事诉讼案件;并且,需要同时具备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等条件,才能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2、提起方式要求不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原则上原告必须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起诉状,只有在原告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口头起诉。
    3、审理期限不同: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审理期限的规定,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不同,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短,且不可以延长。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一百五十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 法律程序在一般含义上主要包含哪些要点
    法律分析:
    1、法律程序是指从事法律行为作出某种决定的过程、方式和关系,其中过程是时间概念,方式和关系是空间概念。法律程序就是这样的时空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它是指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依据的法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步骤和方式。
    2、依上述概念,我们可以把法律程序的要点高度概括为:法定的时间。空间的步骤。空间的方式。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行政法领域要求作到程序的中立,程序的参与及程序的公开。
    其对防止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实体公正的实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体落实民主精神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扬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