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有人故意把报废车停在店门口怎么办比较合适,谢谢

行政处罚 2023-08-02 15:4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别人把车停在店门口怎么办
    1、别人把车停在店门口解决方法如下:
    (1)当事人打交警队的电话报警就可以,直接找交警队现场抄牌,拖走就可以了;
    (2)当事人还可以向当地的城市管理部门投诉反映。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城市公共汽车不得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
    二、店门口停车怎么处罚
    1、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粘贴违法停车告知单、利用电子监控设备记录违法行为,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可以将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指定地点停放,对违法驾驶人处200元罚款;
    2、机动车违反规定临时停车的,处200元罚款;
    3、机动车在设有禁止停车标志、标线的地点停放车辆或临时停车的,处100元罚款。
  • 车停如果停在没有停车位的店门口,阻碍了商家正常经营,商家可以联系车主挪车,如果车主拒不配合的,可以报警处理。违法停车的行为系侵权行为,因此耽误商家正常开门营业,造成的损失,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停车行为情节严重的,如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可能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可处警告或者罚款或拘留。
    情节更为严重的,可能触犯《刑法》规定的寻性滋事罪。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法律分析:可以拨打122道路交通报警。 在店铺门前停车属于违法行为,而商家在店铺前私设障碍或私画标线,属于违规行为。店铺门前停车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门前的人行道或者非机动车道停车,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机动车应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停放机动车,但依法施画的停车泊位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三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二)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三)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四)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五)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六)城市公共汽车不得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太原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