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拆迁合同怎么写有效

拆迁补偿 2023-08-10 19:1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拆迁协议即属于拆迁单位与被拆迁人之间就拆迁事宜达成的各类事项的统称。既然本质上属于合同,则有时效约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
    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
    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法律分析: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的技巧:1、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2、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要明确;3、约定违约责任;4、明确约定合同履行的程序;5、审查拆迁补偿合同是否对我们有不利的因素,有不公平的条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拆迁协议主要是由房屋拆迁双方当事人参加,只有一方当事人参加协议是不能成立的,合同法规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相关的合同里面是非常全面的,很多都涉及了法律相关的问题,如果其中的条款违反了合同法规,那么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在履行合同的时候就会发生纠纷问题。所以了解合同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实践中,购房者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得转移。”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并未规定合同必须在报批、登记后才生效,因此,上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订立后虽暂时没有履行报批、登记手续,但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只是交易房屋的所有权暂时不能发生转移。
    实践中,拆迁安置房屋买卖交易双方对买卖合同的报批、登记手续都是放在合同履行过程的房屋过户阶段进行,而房管部门也是将房地产交易、房屋所有权发证审批同时进行,由受让方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再由房管部门批准交易并着手核发房产证。从实际操作的这一做法中,也可以看出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并不受批准、登记手续的影响。
    综上所述,买卖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有效,根据我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有关规定,买房可以要求卖方继续履行协议,协助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或者退房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宜宾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