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哪个部门管侵占他人财产罪

刑事辩护 2023-08-18 16:2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侵占他人财产罪归公安机关受理。
    侵犯财产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
    侵犯财产罪的客体是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包括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以及公民私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关系。
    侵犯财产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客观表现:
    1、采用各种非法方法和手段,将他人控制之下的财物,转移到行为人的控制之下据为己有,如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等犯罪;
    2、将业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应当退还而拒不退还,非法据为己有,如侵占罪;
    3、非为据为己有,而擅自动用自己经手、管理的财物的,如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
    4、毁坏公私财物,使财物的价值全部或部分丧失的,如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从侵犯财产罪的行为方式上看,大多数犯罪只能以作为的方式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侵占他人财产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的财物;
    2、行为人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
    3、侵占的数额达到2万元以上的。职务侵占罪报案应提交的材料有:
    在进行员工职务侵占罪报案时,当事人需按照如下方面提供证据材料:
    1、提供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和营业执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等能证明单位依法成立的材料;
    2、提供能证明涉嫌人是在单位职工的身份证明,如聘任书、聘任合同、任命书、工作证、工资发放材料、职工履历表、两金(养老金、公积金)缴纳材料等;
    3、涉嫌人侵占单位财产、挪用单位资金的依据及数额认定的依据。如涉案的发票、单据、银行提款单、转帐单、财务账册中记载相关内容的帐页等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 一、侵占他人财产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侵占他人财产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的财物;
    (2)行为人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
    (3)侵占的数额达到2万元以上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职务侵占罪报案应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在进行员工职务侵占罪报案时,当事人需按照如下方面提供证据材料:
    1、提供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和营业执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等能证明单位依法成立的材料;
    2、提供能证明涉嫌人是在单位职工的身份证明,如聘任书、聘任合同、任命书、工作证、工资发放材料、职工履历表、两金(养老金、公积金)缴纳材料等;
    3、涉嫌人侵占单位财产、挪用单位资金的依据及数额认定的依据。如涉案的发票、单据、银行提款单、转帐单、财务账册中记载相关内容的帐页等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万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