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就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9-15 06:0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就业协议书只有一份有效。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该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一般应当按当事人的人数签订,每个当事人各执一份。但若当事人仅签订一份合同,并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就业协议书只有一份有效。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该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一般应当按当事人的人数签订,每个当事人各执一份。但若当事人仅签订一份合同,并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一、就业协议书是否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相同点就是一经签定,都具备法律效力,不论是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
    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定的协议无效。
    二、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有哪些区别
    1、主体不同。就业协议书是教育部统一印制的,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所在高校三方主体共同签定的就业协议书,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主体之间签定的关于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
    2、签订时间不同。就业协议是在毕业生派遣之前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后签定的;
    3、内容不同。在就业协议当中,毕业生的义务是向用人单位如实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按时到用人单位进行报到。用人单位的义务是如实向毕业生介绍自己的情况,负责办理毕业生有关手续。学校的义务则是负责完成有关的派遣工作,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分配的具体体现。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4、法律依据不同。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无名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分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政策规定,这个协议一经签订,各方应严格履行,任何一方要变动这个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取得另外两方面的同意,否则按违约处理。劳动合同是有名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规范;
    5、适用人员不同。劳动合同可以适用于各类人员,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要有劳动能力,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经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一经录用都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只适用与高校毕业生;
    6、纠纷解决方式不同。毕业生因就业协议发生纠纷,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若因劳动合同发生纠纷,任何一方均可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如当事人就劳动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合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