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二人发生冲突,打架,对方先动手,但最终对方受伤

人身损害赔偿 2023-10-27 12:2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双方打架对方先动手但对方受伤怎样处理
    1、双方打架对方先动手,但对方受伤,会按照受伤程度以及事件的起因进行处理。分别是:
    (1)如果鉴定结果是二级以上的轻伤,公安机关应当以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
    (2)如果鉴定结果是轻微伤,那么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主体,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客体特征,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故意伤害罪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结果表现为给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故意伤害,有时可能造成死亡,这无疑也对人的生命权利造成了损害。但是,由于行为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并非指向他人的生命权利,因此,仍属于伤害罪的范围,同杀人罪有原则的区别;
    3、客观方面特征,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须要有伤害行为。
    伤害即非法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的行为;
    4、主观特征,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身体受到伤害,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亦即,故意伤害罪既可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
    查明伤害的故意十分重要,因为有无伤害的故意是区别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以及过失致人重伤罪之间界限的重要标志。
  • 双方打架对方先动手受伤,如果是因为对方的原因导致的,由对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双方都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和各自的受伤程度判定由谁承担责任;赔偿的数额根据受伤的程度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 双方打架的,一般情况下双方都有责任,先动手的一方过错责任较大。判断双方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应当区分出双方是否存在过错、过错责任的大小;造成的后果是否严重;是否存在正当防卫的情形等。

    法律分析

    一般的解决:看伤势,若是一般的轻伤,可以直接赔点钱,具体若是没有诉讼程序,可以双方直接和解,也就是私了。若是有民事诉讼,则要进行鉴定等,由法院决定赔偿数额。
    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受伤一方如有提出调解,并申请不追究对方刑事责任。可由公安机关或司法部门对双方进行调解,两次不成,将依照有关规定由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故意伤害案)进行处理。
    殴打别人一方进行刑事处罚。交法院审判。综上所述,如果说两个人打架的起因只在于一方并且最后的结果也是只有一方的受伤就只需要由打人者承担责任即可,而中间要是出现了双方都有伤害的行为就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来分别担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武汉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