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耳膜穿孔对我的伤害是什么?

人身损害赔偿 2023-11-22 12:3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耳膜穿孔受伤鉴定标准是通过观察听力来确诊的,耳膜穿孔受伤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轻度的可以服用药物来促进恢复,严重的需要及时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改善,都有可能会对听力造成一些影响。在治疗后需要注意不能生活在噪音比较大的环境内,不利于恢复。
    法律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耳膜穿孔属于轻微伤。
    听器听力损伤:
    重伤一级:双耳听力障碍(91dBHL)。
    重伤二级:一耳听力障碍(91dBHL);一耳听力障碍(81dBHL),另一耳听力障碍(41dBHL);一耳听力障碍(81dBHL),伴同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双耳听力障碍(61dBHL);双侧前庭平衡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轻伤一级:双耳听力障碍(41dBHL);双耳外耳道闭锁。
    轻伤二级:外伤性鼓膜穿孔6周不能自行愈合;听骨骨折或者脱位或听骨链固定;一耳听力障碍(41dBHL);一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伴同侧听力减退;一耳外耳道横截面1/2以上狭窄;轻微伤:外伤性鼓膜穿孔;鼓室积血;外伤后听力减退。

  • 法律分析:耳膜穿孔司法鉴定是可以立即做的,伤残等级鉴定需要在事情发生治疗完后做。轻伤就是轻伤,重伤就是重伤,不分什么级别的。外伤性耳膜穿孔,是法医学上比较能引起重视的问题。 鉴定时要注意是外伤性耳膜穿孔还是炎症性耳膜穿孔。外伤性耳膜穿孔,在耳膜受伤前耳膜完整,无炎症等改变。破裂处一般在耳膜的紧张部,破裂口边缘锐利,耳道内有流血。就算是当时未作鉴定,几天之后来做鉴定,只要使用抗炎治疗,也不会产生炎性反应的。同时还需要有耳廓受到有一定面积物体打击的证据支持,比如手掌打击耳廓。而炎症性耳膜穿孔,这个是一个慢性迁延性的过程。耳道内窥镜检查可见炎症性反应,有炎性渗出物,破裂口边缘光滑,有血样炎性渗出物。 我们这里鉴定是否是外伤性耳膜穿孔都需要有耳道内窥镜检查的支持。
    法律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二十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鉴定时限延长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 一、耳膜穿孔是几级伤残鉴定
    1、具体需视情况而定:
    (1)一般慢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是可以通过手术修补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行乳突根治及听力重建改善听力,这种情况算不上伤残;
    (2)但是如果双耳听力都损伤的话,就可以去评定伤残。一般耳膜穿孔属于轻伤二级伤残。
    2、法律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5.3.4 轻伤二级
    a)外伤性鼓膜穿孔6周不能自行愈合。
    b)听骨骨折或者脱位;听骨链固定。
    c)一耳听力障碍(≥41dB HL)。
    d)一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伴同侧听力减退。
    e)一耳外耳道横截面1/2以上狭窄。
    4.3.1 损伤为主要作用的,既往伤/病为次要或者轻微作用的,应依据本标准相应条款进行鉴定。
    4.3.2 损伤与既往伤/病共同作用的,即二者作用相当的,应依据本标准相应条款适度降低损伤程度等级,即等级为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的,可视具体情况鉴定为轻伤一级或者轻伤二级,等级为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的,均鉴定为轻微伤。
    4.3.3 既往伤/病为主要作用的,即损伤为次要或者轻微作用的,不宜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只说明因果关系。
    二、如何申请工伤伤残鉴定
    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2、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3、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4、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5、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宿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