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家人被刑拘怎么处理

刑事拘留 2023-11-30 05:1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家人被拘留家属应该怎么做
    1、家人被拘留后,家属可以按以下情形处理:
    (1)收到拘留通知书后,亲属应当先了解是刑事拘留还是行政拘留,如果行政拘留的,亲属可到拘留所探家人,如果是刑事拘留的,应当了解被拘留在哪里,涉及到什么犯罪等;
    (2)家属可以到看守所领回家人的物品,并且准备一些衣物等生活必需品送给家人;
    (3)亲属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律师接受委托后,可以会见拘留的嫌疑人,并且可以为其通信;
    (4)对于需要赔偿损失或者退还赃款的刑事案件,家属尽量积极配合,进行偿还,争取被害人的谅解,争取从轻处罚;
    (5)在被告人被判刑之后,可以到看守所或者监狱去家属会见罪犯。一般没有上诉的案件,家属都可以在看守所会见一次罪犯。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委托辩护的时间】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委托辩护的形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辩护人的告知义务】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第三十九条
    【辩护人的会见权与通信权】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
    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
    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适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
    二、刑事拘留流程是什么
    刑事拘留流程具体如下:
    1、公安机关执行拘留必须出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
    2、执行拘留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
    4、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5、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6、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检察院拘留犯罪嫌疑人必须由检察长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 法律分析:家人被拘留后一般会收到公安机关的通知。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将处罚情况和执行场所通知被处罚人家属。被处罚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决定书中注明。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五十条 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将处罚情况和执行场所通知被处罚人家属。被处罚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决定书中注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 一、家人被刑拘后必须要明白的五个问题
    1、家人被拘留了,这事严重吗?
    答:刑事拘留不同于普通的行政(治安)拘留。行政拘留只要拘满一定的时限就必然会重获自由。而刑事拘留往往标志着家属已经涉嫌犯罪,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要面临逮捕、起诉和判刑,会被长期羁押。结论是:非常严重。

    2、怎么确家属涉嫌的罪名?拘留的时间?关押的地点?
    答:根据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拘留后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通常情况下公安机关会向家属邮寄《刑事拘留通知书》,上面会载明涉嫌的罪名和拘留的性质、时间和关押地。例如“2020年3月11日张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现羁押在XX市看守所”。

    此外个别地区的公安机关在刑事拘留前会允许犯罪嫌疑人与家属短暂通话,在电话中可以得知涉嫌的罪名等情况。

    3、家人被刑拘了,我怎样才能见到他?
    答:根据相关规定,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只有律师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亲属无法会见犯罪嫌疑人。
    但也有例外,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外国人的,经过公安机关批准,近亲属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可以”而不是“有权”。

    4、我已经赔偿了被害人/报案人,能把案件销掉吗?
    答:刑事案件不同于民事案件,后者是不告不理,有权自行撤诉。而刑事案件是公检法代表国家公权力打击犯罪,不因被害人、报案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立案,除非在侦查中发现案件不构成犯罪或者存在重大疑问,一般无法撤案。

    5、家属身体不好能不能取保候审?
    答:能,但是比较难。实践中公安机关虽然会把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作为是否取保候审的条件之一,但尺度非常严。一般只有极其严重的疾病才会对取保候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迫切威胁生命的疾病或者处于发病期的严重传染病等。普通的糖尿病、高血压、未达危重程度的心脏病等都不是取保候审的充分条件。
    实践中,大量取保候审的情况都与案件本身的缺陷有莫大关系,例如证据存在疑问、法律定性存在疑问等等,而这些都需要律师介入进行分析、取证和提出法律意见。
    二、家属被刑拘后,必须要做的四件事
    1、核实真实性
    为防止“汇款骗局”的发生,在收到家人被刑拘的消息后,要通过公安机关官方网站公布的电话去联系具体的办案单位,例如派出所、经侦等,从而确认事情的真实性。在真实性确认前,不要盲目地向任何人转账、汇款。
    2、了解信息
    在仅接到公安机关或者家属电话通知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向办案机关索要《刑事拘留通知书》,同时了解案情承办民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在收到《刑事拘留通知书》后,可以从中获知家人涉及的罪名、刑拘的时间、关押的地点。
    3、到看守所送钱、送物
    家属被刑拘24小时内会被转移到办案机关所在地的看守所羁押。由于羁押期限可能是长期且不确定的,因此要第一时间到看守所送些日常衣物、生活用品和生活费。
    4、把握黄金37天
    实践中,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为37天,此后将面临检察机关的逮捕审查程序。一旦被逮捕,大量案件最终的回转余地会越来越小,例如,根据浙江省检察机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刑事案件逮捕后的有罪判决率为
    99.9%。
    因而刑事拘留的37天内是委托律师进行辩护的黄金时期,也是最为容易产生效果的时期。如果前期未能合理利用37天的时间窗口,案件最终的走向将会困难重重。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黔南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