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信用卡透支被起诉怎么解决

信用卡纠纷 2023-12-17 09:5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信用卡恶意透支被起诉处理如下:
    1、协商解决,欠信用卡已经被银行起诉的,首先可以与银行协商解决,制定还款计划,请银行撤回民事诉讼。以免影响个人征信,如果持卡人有还款能力的,最好及时还款,还款后银行一般会撤销诉讼。
    如果不还款,被法院判决偿还欠款,还要承担诉讼费用;
    2、积极应诉,如果私下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由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达成还款协议。如果银行不同意调解的,应当按照判决书的内容,积极主动还款,避免进入执行程序影响个人征信,如果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如果持卡人要应诉的,可以写答辩状,在答辩期限内提交给人民法院应诉,也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应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 信用卡起诉是在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信用卡逾期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银行在信用卡催收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1、短信催收,主要针对早期持卡人出现的逾期还款行为,一般为逾期7到15天,短信主要起提醒功能;
    2、电话催收,主要针对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进行电话提醒还款;
    3、上门催收,主要针对超过90天以上逾期,银行会安排催收人员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门催缴还款;
    4、法院起诉,主要针对超过半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向法院申请,要求对持卡人进行起诉还款;
    5、外包催收,主要针对超过1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将逾期资金进行打包,折价给外包催收公司,负责进行逾期欠款催缴。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以下情况属于非法占有: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 信用卡起诉是在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信用卡逾期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银行在信用卡催收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1、短信催收,主要针对早期持卡人出现的逾期还款行为,一般为逾期7到15天,短信主要起提醒功能;
    2、电话催收,主要针对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进行电话提醒还款;
    3、上门催收,主要针对超过90天以上逾期,银行会安排催收人员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门催缴还款;
    4、法院起诉,主要针对超过半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向法院申请,要求对持卡人进行起诉还款;
    5、外包催收,主要针对超过1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将逾期资金进行打包,折价给外包催收公司,负责进行逾期欠款催缴。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以下情况属于非法占有: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达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