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父母的房子怎么给子女,怎么办理

房屋产权 2024-01-06 14:40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父母的房产怎么过户给子女
    1、父母的房子过户给孩子的方式如下:
    (1)赠予,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2)继承,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3)出售,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给子女,避免以后子女出售房产少交税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八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房产赠与子女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赠与是无偿的法律行为,法律后果不同于有偿的转让行为;
    2、赠与后变更产权登记的税费与继承后变更的标准不同,办理前应向房管局、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咨询;
    3、一般的赠与行为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也就是说经过公证的赠与行为一般不能撤销。
  • 法律分析:
    父母对子女的房子可以协商设有居住权。父母对子女名下的房子不直接享有居住权,但在与子女签订居住权合同并完成登记的情况下可以享有对子女该房占有、使用等用益物权。
    居住权是民法典新创设的一种对他人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法定用益物权,基于居住权合同设立。而居住权合同是平等主体依其自由意志协商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采用书面形式,并具有当事人名称、住宅位置、居住条件和要求、居住权期限及争议解决办法等居住权的实质要件。
    居住权经依法登记发生对世的法律效力,其设立以无偿性为原则,有偿性为例外,具有长期性、对抗性等制度特性。未经登记的居住权合同的当事人仅得依债权请求权主张对房屋享有使用权,受合同相对性约束。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条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衍生问题:
    衍生问题:
    居住权司法解释是什么。
    居住权作为一种独立的用益权制度,属于物权,是一种他物权。由于居住权人可以对房屋直接行使其权利,但房屋所有人并无为之有积极作为的义务,故居住权属于物权。同时,又由于居住权只有在他人所有的房屋上设定,因而居住权又属于他物权。

  • 一、民法典中父母房屋卖给子女需要什么手续
    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到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是通过买卖办理过户手续的,携带好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父母亲的结婚证、房产证到房管局办理转移登记。
    (买卖费用:契税
    1.5%,交易手续费每平方6元,个人所得税1%,水利建设基金
    0.1%,登记工本费,5年外的可免
    5.6%增值税。)
    2、父母如果将房产“卖”给子女,则需要缴纳评估价总额1%的个人所得税。
    (1)由于房产证未过5年,还要缴纳增值部分
    5.5%的增值税。子女需要缴纳1%的契税。他们共需缴
    6.8万元。
    当以后子女再次转让这套房产时,若取得房产证满5年且是唯一住房,女儿只需缴纳少量交易手续费。
    (2)若房产证未满5年或者拥有多套房屋的话,则需要缴纳总额1%的个人所得税及增值部分
    5.5%的增值税。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百一十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二、父母房产过户子女新规定有哪些
    父母房产过户子女新规:父母的房子要留给子女,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继承、赠与和买卖,不管你选继承、赠与还是买卖,都必须要付出一项花费:评估费,费用等于评估价×
    0.5%。
    三种过户方式中,多数情况下继承的费用是最少的,也是最快捷的,因为我国还没有开征遗产税,办理继承过户只要缴纳公证费,其他税费全免。
    1、根据《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不征契税。
    2、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死者生前的土地、房屋权属,属于赠与行为,应收契税。
    3、法定继承人有且只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4、法定继承人今后出售继承房屋时,需要按照二手房买卖缴纳各项税费,但不需缴纳个人偶然所得税。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鞍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