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游戏未成年退款后账号被封怎么才能解封

网络消费 2024-01-31 11:3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未成年退款账号封禁是不能解除的,因为未成年人是不能对游戏进行充值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六十六条 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 法律分析:
    退款方法:
    1、找到游戏客服,发送关键词“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等待回复。
    2、按照官方回复中的指引和链接填写退款申请,完成退款需要监护人的身份信息验证,包括人脸识别等进行审核。
    3、不勾选全额退款的话,默认退款是三个月内的消费记录。
    4、通过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用户可以申请全额退款,但退款之后该账号会被封号10年,也就是10年以内退款账号无法体验腾讯旗下的任何游戏。
    5、退款审核以及流程大约需要10天左右,审核完成后即可收到退款。游戏消费限制:未满12周岁的用户无法进行游戏充值;12周岁(含)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上限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上限200元人民币;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衍生问题:
    衍生问题:
    未成年人充值的举证责任是什么?
    “网络实名制”要求任何人玩游戏均需进行实名注册登记。若实名注册登记的是未成年人,则应推定进行游戏充值行为的是未成年人本人,除非游戏公司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并非未成年人行为。
    若实名注册登记的是成年人,则应推定进行游戏充值的是成年人,此时,证明是未成年人进行游戏充值的举证责任由父母等法定代理人承担。因此,未成年人通过自己实名注册登记的账号给游戏充值的情况比较简单,但未成年人通过父母的手机和游戏账号玩游戏的,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充值的钱款时,就需要有一定的证据证明确实是未成年人进行充值的了。
  • 大部分是会封号的,但是解封问题根据情况而定。有的解封需要时间,有的可能是永久封号。王者荣耀的未成年人退款是会被封号的,因为不可能钱退了还把游戏奖励留给你,这样的话大家就都申请退款了。
    所以只要退款都会封号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一个重要的群体,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他们身心尚未健全,容易在游戏世界迷失自我。因此,在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游戏公司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期待。
    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规定,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相关法律法规:
    一、不满 16 周岁不得开通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入保护法》第七十六条
    二、平台应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消费、打赏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末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
    三、未经允许手机不能带入课堂
    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
    四、校园欺凌学校不得隐瞒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马鞍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