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5-08 08:08
人浏览

  如果在判决之后被告不履行义务的,法院可以对其强制执行。当事人之间也可以达成一个履行和解协议,当时如果达成和解协议不履行,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阅读完以下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法律快车小编带你一起寻找答案。

  一、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

  1、恢复执行。

  和解之后,对方不履行和解协议,在二年的时效之内,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原来和解的内容作废,法院将启动强制执行程序

  2、时效的计算。

  虽然超过二年时效,但是如果和解约定了还款的时间,以约定时间到期后计算,分期还款的,以最后一笔还款作为时效计算的起始计算日,如果没有约定时间约定的,以和解协议生效之日起计算。

  3、时效的中止、中断。

  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或者由于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原因,诉讼时效的计算便中止、中断,申请人依法可以要求恢复执行。

  4、起诉法院。

  执行程序虽然超过二年,但是仍在诉讼时效之内,就可以直接将向法院再次起诉。

  5、恢复执行的追加补偿。

  没有超过时效,申请后法院将对被执行人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中,可以就被执行人延迟履约的行为,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

  6、推翻和解的诉讼。

  和解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一方违约不履行,另一方也就可以不按照和解的内容诉讼,可以追加对自己权利的维护。

  二、法院执行终结后能恢复执行吗

  1、根据法律规定,终结执行的案件是可以再立案执行的。

  2、根据《关于执行案件立案及结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 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程序在一定期间无法继续进行,人民法院按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确有可供执行财产,向原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原执行依据;

  (2)终结执行裁定书;

  (3)重新执行申请书;

  (4)当事人的工商登记资料或自然人户籍资料、经常居住地等文件;

  (5)被执行人确有可供执行财产的证据材料。

  三、法院终结执行什么意思

  执行终结,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况,执行程序没有必要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以后也不再恢复。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3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1、申请人撒销申请的;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人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的的全部内容。不履行和解协议将会有恢复执行、时效的计算、时效的中止、中断、起诉法院恢复执行的追加补偿、推翻和解的诉讼的法律责任。如果您还不懂,可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