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不当得利诉状怎样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25 07:39
人浏览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虽然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但获益一方拒不返还不当得利时可能构成侵占罪,受损方有权向有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返还不当得利。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不当得利诉状怎样写的相关内容。

  一、不当得利诉状怎样写

  民事起诉状

  原告xxx,性别x,x族,xxxx年xx月xx日生,住xx省xx县XX镇。

  被告xx,性别x,x族,xxxx年xx月xx日生,住xx省xx县XX镇。

  诉讼请求:

  一、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被告xxx立即返还x万元钱给原告。

  二、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xxxx年xx月xx日中午原告一同学xx因买房请求原告借款_____万元,原告表示同意。当晚,xx将农业银行帐号发信息给原告,帐号为 _____,户名为xx。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中午,原告突然接到一个信息“你打款就打到农行这个帐户上,帐户号为_____,姓名xxx”。原告下午还要上班,来不及多想就给这个帐号汇款_____万元,以为是给xx卖房的房主汇钱。在农行转帐的同时,原告给xx打了电话问是否改了帐户,要把钱打给卖房子的人,xx讲没有改帐户,但同时银行工作人员已将万元转入xxx帐户上了。被告没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原告损失_____万元。原告为此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xx县人民法院

  具状人:xxx

  年 月 日

  二、不当得利纠纷诉讼时效多久

  我国《民法典》虽然没有针对不当得利作出具体的规定,但是根据基本法理,我们仍然可以得知。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不当得利发生的债是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受益人应当将其不当获得的利益(原物或价额)返还于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之债的基本效力是受损人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但受益人并不是无条件负担原物返还或者价额偿还的义务,除法律规定情形外,受益人应当返还不当得利,应该在多大的范围内承担返还原物或者偿还的责任,取决于受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当得利的构成和受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无关,但不当得利的效力因受益人善意或者恶意有明显不同。

  (一)受益人为善意的法律效力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因过失而不知道的,视为善意。此种返还义务以现存利益为限。如果限存利益已经不存在(例如:形态改变、消失等)可以不负返还义务。

  善意受益人是指受益人在获得利益的时候不知道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关于善意受益人,各国立法都规定了较轻的返还责任,该制度的归宿不在于惩罚受益者,也不在于填补他方所受损失,而在于返还受益关于善意受益人所受利的举证责任,通说认为,以不当得利请求权人请求返还之时的现存利益为标准。从不当得利人请求之日起,受益人如果拒不返还,其主观状态就已经转化为恶意,这之后的返还范围适用恶意的规则。但实践中确定请求权行使时,证明受益人有多少现存利益是很困难。如果受益人主张“取得利益已经不存在”应对此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二)受益人为恶意的法律效力

  明知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取得利益的人为恶意受益人。恶意人应当返还取得时的一切所得,不论该利益是否存在,各国关于恶意受领人规定了相较于善意受领人的加重返还责任。返还的不当得利,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和管理费后,应当予以收缴。恶意受益人返还受损失人的利益,仍就不能弥补时,恶意受益人应承担损害赔偿义务,不以受益人故意或过失为条件。

  (三)先善意后恶意的法律效力

  先善意后恶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应分两种情况来处理:第一种情况,在其知无法律上的原因前的阶段,即为善意受益人时,按善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内予以确认。其得主张所受利益不存在,仅现存的利益,负返还责任。第二种情况,在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之后的阶段,即为恶意受益人时,应负加重责任,按自始恶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予以确认。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综上所述,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返还不当得利需要递交不当得利的民事起诉状,起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不当得利诉状怎样写的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