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精神病属于什么案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25 11:19
人浏览

  无论是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都是属于疾病的一种,对于精神病来说,它会根据行为人的精神状况来进行处理,符合相关条件可能会承担一些刑事责任,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被精神病属于什么案件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被精神病属于什么案件

  根据行为人的精神状况,判断行为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应按照以下两个标准进行。

  (1)医学标准。即从医学上看,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并且处于发病期,而不是彻底缓解期或间歇期。

  (2)心理学标准。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行为人是否因患有精神病而导致其在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时,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院程序鉴定确认的 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虽然《刑法》对第18条第2款并未规定对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是否是在精神正常时犯罪要依法定程序进行鉴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为了避免使本无刑事责任能力的间歇性精神病人承担不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或者使本仅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间歇性精神病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的不良后果,对任何被认为属于患间歇性精神病的人实施的犯罪,均应依照《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的法定程序进行鉴定,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状况。

 被精神病属于什么案件 

  二、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怎么承担

  我国刑法又对这三级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了不同的责任承担。其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轻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轻度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神经官能症及病态人格的精神障碍者。我国《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上述刑法规定可以看出,对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进行刑事处罚,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精神病的司法鉴定内容有哪些

  1、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应当进行鉴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5)劳动改造的罪犯;

  (6)劳动教养人员;

  (7)收容审查人员;

  (8)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2、 鉴定委员会根据情况可以接受被鉴定人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的要求。

  3、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包括:

  (1)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2)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3)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

  4、 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任务如下:

  (1)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

  (2)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5、 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

  6、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被精神病属于什么案件问题的详细解答,对于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在进行一些相关司法鉴定的时候,他是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同时也要了解犯罪者在当时的精神状态是如何。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