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销售假冒商标产品如何赔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04 13:50
人浏览

  商标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会注意到商标,对于假冒商标的产品在市场里混淆视听真的是让消费者嗤之以鼻,那么销售假冒商标产品如何赔偿、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标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量刑标准,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销售假冒商标产品如何赔偿

  (一)假冒伪劣产品销售出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赔偿,以造成的损失为赔偿基础。如果是食品的,可以要求十倍的购买价格赔偿。

  (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工商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并将产品销毁。

  (三)假冒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可追究“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罪”刑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标准

  (一)对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商标管理法律、法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达到本规定立案标准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违法所得数额达到下列标准的,应予立案: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犯罪人通谋,为其提供制造、销售、使用、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以假冒注册商标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情节严重,应予立案:

  1、具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一)项所列行为,非法经营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具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三)项所列行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在二万件(套)以上的。

  (四)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虽未达到第二条第(一)、(三)项或第三条规定的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视为情节严重,应予立案:

  1、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2、假冒他人已经注册的人用药品商标的;

  3、利用贿赂等非法手段推销假冒商标商品或者伪造、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册的商标标识的;

  4、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国际影响的。

  (五)企业事业单位具有上列行为达到第(二)、(三)、(四)条立案标准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予以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凡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具有直接联系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案件,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认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案件,也可自行立案侦查。

  三、假冒注册商标罪的量刑标准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三)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四)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五)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相关规定处罚。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编辑整理的与销售假冒商标产品如何赔偿相关的法律知识,假冒伪劣产品销售出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赔偿,以造成的损失为赔偿基础。如果是食品的,可以要求十倍的购买价格赔偿。如果您就相关问题还有疑问的,欢迎向法律快车律师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