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时效是否中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28 08:30
人浏览

  在诉讼当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诉讼时效的问题,不管什么类型的诉讼对诉讼时效都是要格外注意的,那么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时效是否中断?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时效是否中断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代偿债务的保证责任。该债务就是指连带责任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是指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期间,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最短诉讼时效为一年,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连带责任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是否允许中断,现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证债务为主债务的从债务,主债务的诉讼时效决定从债务诉讼时效,两者是同步关系,即从主原则;另一种观点认为,连带责任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存在中断,一旦进入诉讼时效,仅为二年,即债权人必须在二年内向保证人提起诉讼,否则保证人免责,即独立原则。

  二、连带责任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不同,具体表现为:

  (一)结果不同。权利人超过保证期间诉请权利的,法律对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不予保护,即,义务人因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力而免责,债权债务关系终止。而权利人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怠于行使权力的,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丧失,其丧失的为胜诉权,即权利人的诉讼利益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从此法律规定可以也可以看出,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诉请权利的,其实体权利依然存在。

  (二)保证期间具有约定性和法定性,诉讼时效是法定的,不可以约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证期间原则上是约定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有协商确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的保证期间。而诉讼时效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3条规定,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规定,当事人不能预先排除或妨碍诉讼时效的适用,否则其约定无效。

  (三)保证期限是不变期间,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根据除斥期间理论,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权利人超过除斥期间怠于行使权力将使权利义务归于消灭(《担保法》第31条),设立除斥期间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使权利义务的不特定性归于确定,同时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有别,诉讼时效可以因特定事由中止、中断、延长。

  三、连带责任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存在中断的问题。但是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时效是否中断的相关内容,在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